公考捷报!汉语言文学杨世子以综合第二强势“上岸”

  • 时间: 2025-04-15
  • 作者:
  • 点击:

  一、个人简介

  杨世子,2021级汉语言文学37班学生,退伍军人。2020—2022年服役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某部;2021年被武警某部评为“四有优秀士兵”并嘉奖。现考入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二、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考公还是考研?是我备考前亟需回答的问题。

  做任何事之前,一定要清楚自身的定位。通过对自身情况的综合分析,我意识到两年的军旅生涯已使我不再具备年龄优势,家里的情况也不足以再让我读三年的书。何况我的英语长期荒废,要补回来难度太高。因此考公成了唯一选项。

  2020年至今,我的所有用度都是自力更生。我清楚的知道自己不仅不能报班学习,还需要勤工俭学来维持用度。世界是公平的,别的考生付出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比我高,就应该考得比我好。因此选岗的时候,我很冷静的意识到自己只能选择艰苦边远的岗位,方能有一线生机。

  我意识到要想平衡好备考和学业、工作之间的关系,只能选择一份劳动强度不大且随时可以请假的工作。机缘巧合之下,我到了朋友开的培训机构里面当书法老师,我的诉求得到了他的极大支持,因此备考较为顺利。

  三、脚踏实地,大步向前

  与大多数的考生不同,我在大三暑假开始备考前,先是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文言文版的《史记》。艰深晦涩的古文,注释比正文还长,我想通过这种近乎苦修的方式使自己静下心来。很多考生备考期间需要看几十本资料,还要跟着网上看名师讲解。而我则习惯于教材的阅读,之前学长留下来的老教材,我用看古文的细致功夫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一个流程下来就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后来买了几套试卷来做了一下,便直奔考场了。

  将近半年的备考时间里,我坚持每天只学习四个小时,超过了就停下来做别的事,不够了就补上,实在太忙补不了就不补了,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才是硬道理。与其陷入持久疲惫的阵地战,不如多打几场灵活高效的运动战。

  国考行测的题量非常大,需要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完成135道题。题型有常识判断、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五种,大家都知道几乎是不可能做完的。所有的公考机构都建议考生一定要把资料分析做了,因为那个相对简单并且容易拿分。但我结合自身情况决定剑走偏锋,果断放弃所有的数学题。拿出充足的时间把文科生该拿的分尽可能的多拿,留最后十分钟来盲选数学题。由于备考时做的题多,对正确答案有种莫名的直觉,因此总能懵到正确的选项,后来得知我的行测考了同岗的第一名。这也许也算“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另外一种解释吧!

  进入面试名单后,由于没有条件去报面试培训班,我只能在工作之余抽时间来看公考机构免费发的面试资料。心中实在没底,就报了个速成班学了六个学时。觉得效果不大,于是春节的时候没有回家,一个人留在昆明做最后的努力。

  由于我报的是边检警察岗位,面试需要资格复审、体能测试、心理测评、结构化面试、体检五个流程,一共8天的时间。到达成都第一天,我便与笔试第一名一见如故,每天在一起互相排练面试,在他那里我学到了很多面试技巧,两人形影不离,很多人都不相信我们是刚刚认识的竞争对手。最后他拿了笔面双一,我拿了笔面双二。

  四、幸甚至哉,深恩难忘

  征途困顿,多蒙四方救助;一路走来,皆吾良师益友。感谢家人,他们从来不会干预我的选择,我的父母亲告诉我,哪怕我考去了天涯海角,他们也会为我而骄傲。感谢部队,铸就了我坚韧顽强的性格,我始终记得班长那句“越累越看作风”的朴素教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感谢师友,从小大家就相信我一定能有所作为,每当颓废之时,我都会想到将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窘境来鞭策自己继续奋斗。感谢舍友,他们给了我一个清静的学习环境,每个灯火通明的夜晚,都有他们的包容与陪伴。最后感谢昆明还真是艺术馆,在那里我不仅拿到了“六便士”,还抬头看见了“月亮”。

  行文至此方知,原来《一路生花》的花是从荆棘上开出来的。昔我来时,道满荆棘;今我回望,花繁满枝。

 

昆明传媒学院教育学院

2025年4月14日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5/16 1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