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一院一特色”——新文科背景下多学科创新融合

  • 时间: 2024-11-14
  • 作者:
  • 点击:

  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创新的源泉。当今世界,学科前沿的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创新成果,大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汇聚的结果。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阵地,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其新兴学科的增长点和重大创新的突破点。2019年5月,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在“新文科”背景下成立教育学院,将文学、管理学和教育学三大学科下的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管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社会体育管理与教育、艺术教育专业合并到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持严谨求实、创新卓越的院风,坚持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特色,紧扣办学国际化、师资国际化、教师教育国际化建设目标,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与海内外多所高水平大学建立了广泛联系,深入开展学术交流、师生访学等活动,突出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核心,取得了一系列办学成果。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养丰富、学术能力突出、学科背景多样、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

  一、教学改革

  教育学院按照“秉承文学学科教育传统,充分利用艺术学教育资源,探索“教育+文学+艺术”的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新路径,结合学院培养适应区域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从“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转化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强化教学团队建设,完善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遵循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的基本建设思路,加强与西南地区相关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与改革示范性建设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云南经济发展服务。

  1.改革建设内容

  (1)教学团队建设

  青年教师通过进修、参加讲座、外出交流、教学质量评比等各类方式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进修和研修的学校有北京体育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云南大学等知名院校。

  (2)实践教学建设

  教育学院注重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的系统性建设。按照实验实训室——实训基地——实习基地的发展思路,逐步完善了“四化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即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化、实践教学项目系列化、实训内容仿真化、顶岗实习规范化。按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形成了独具特点的课程体系:

  ①“教艺结合,学实并重”

  牢牢抓住各专业特点,把艺术课程和教育类课程紧密结合,既注重学生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技能,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使学生具备理论、实践和教学技能、艺术素养的能力。

  ②“抓住定位,特色办学”

  “应用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教育学院的办学定位,围绕这个定位,各个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了一定量的应用、实用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学生入校后首先采取教育基础教学,为学生提供基础、必备的教育基础素养训练;随后加强专业核心学习,使每个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二、实践教学中心建设

  为了加强学生的教学实践与运用能力,建立教育学院教学实训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实训制度和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中心以“厚基础、重实践、求严瑾、求未来”为指导思想,将理论联系实践作为工作重心,针对学院每个专业特色,有针对性的设置三笔字实训室、微格教室、仿真幼儿园、奥尔夫音乐实训室、感觉统合实训室、蒙台梭利实训室,手工绘画实训室、生理解剖实训室、力量训练室。

  三、实习基地建设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主要由学校演播厅、教学实训中心组成,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介入到各类实习实训活动中,使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和基础实验探索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加强,为学生参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实验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赛促教由教育学院实践教学中心定期举办“实践技能大赛”,所有专业参与其中,每个年级区别对待,根据不同年级所学知识设计比赛内容,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也给老师一个查缺补漏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问题,进一步促进教学效果。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主要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中心展开工作,制定严格的校外实习制度,广泛联系实习基地,面向社会,让学生走出去,充分发挥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力,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储备足够的社会经验。

  四、教学方法改革

  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教育学院督导、督查、督学相结合,搭建多层次立体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各个专业在教学中始终贯穿“强化能力,激发潜力”的教学理念,从“厚基础”的积蓄到潜力勃发的睿变,从理论实践再现式教学到探索创新式的谋变,都体现着这种理念的改革。

  依托云南地区特有的地域文化,把学校周边需求引入教学,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艺术形式,充分发挥课堂内与课堂外两个教学系统的互补性,把固定的教学大纲体系与时域性的实习实践相结合,做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补。

  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手段,把启发式与传授式结合,把经验式与改革创新式结合,把引导式与自发式结合。积极探索启发、探究、讨论的教学方法,深化三种方式的改革,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导,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进而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学习与进步。

特色课程:《商务礼仪》

特色课程:《云南民族民间艺术创作》

特色课程:《葫芦丝演奏》

  五、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融合发展

  教育学院相应国家号召,深化文华学院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鼓励学院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形成文华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

  从2019年开始,教育学院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五年来共获批项目2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项目26项。

教育学院在历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屡创佳绩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9 2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