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的主题精神,激发青年学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精神,在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的支持下,昆明传媒学院教育学院于2025年6月11日隆重举办“非遗传承,匠心手作”手工工坊训练营。本次活动特邀昆明德源文化创始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掐丝珐琅彩画第六代传承人、国家一级工艺美术设计师-----邓壁玲老师亲临指导!
邓壁玲老师在开幕式发表讲话
开幕式中的掐丝珐琅展品(部分)
我校领导参观邓老师作品(人物从左至右:昆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朱发刚研究员;教育学院院长王俊教授;教育学院副院长李俊蓉副教授)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而专注。在活动前半程的讲解环节中,邓壁玲老师结合个人多年的从艺经历,从掐丝珐琅彩画的历史渊源与工艺流程讲起,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揭开这门古老艺术的神秘面纱。“掐丝并不是简单的堆砌材料,而是一笔笔‘画’出来的雕塑艺术。”她这样描述。
邓老师教授中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同学们认真听讲并积极参与课堂中
更为宝贵的是,邓老师还以自己的创业经验为例,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讲述了如何将非遗技艺有效转化为产业路径。她分享了自己如何从手艺人转型为文创品牌创始人,如何创立“德源文化”品牌,将传统掐丝工艺与当代美学结合,研发出一系列文创作品,打入文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真正实现了“让技艺走出去、让文化留下来”。
“非遗不只存在于博物馆,更可以活跃在生活场景中。”邓老师强调,“年轻人要学会用现代的语言讲述传统故事,才能真正把文化传承好、传播远。”她的讲解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非遗背后的产业逻辑,也激发了他们将文化创意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热情与想象力。她强调:“传承不仅是保护,更是创新,是让传统文化在当下找到连接未来的方式。”
邓老师正在向同学们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并详细讲述其设计思路
活动下半程进入实践环节。在邓老师及两位非遗工艺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开始了掐丝珐琅的亲手制作体验。从构图、掐丝到点蓝、填色,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耐心。
非遗工艺指导教师正在教授如何“掐丝”
尽管工艺繁复,但每位同学都全情投入,在一笔一划、一丝一扣之间,感受到了匠心精神的魅力。最终,每位同学都完成了一件属于自己的掐丝珐琅小作品,满满成就感跃然脸上。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同学们正在认真制作自己的掐丝珐琅作品
“以前只在展览馆见过这样的工艺品,没想到今天我也可以亲手做一个!”一位参与学生兴奋地表示,“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太棒了,不仅学到了技能,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学们的成品展示(部分)
本次训练营将非遗技艺、艺术教育与文化产业管理教育深度融合,不仅让学生们在手作体验中感知传统之美,也在案例分享中学习到非遗产业化路径。它不仅是一场工艺体验活动,更是一堂生动的文化产业实战课,为同学们今后探索“技艺+创意”“传统+现代”的文化创新道路种下了种子。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同学们制作的掐丝珐琅作品(部分)
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老师、同学们及非遗传承人老师合影留念
未来,昆明传媒学院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将持续探索非遗进校园的多种形式,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助力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子在“知文化、懂产业、能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昆明传媒学院教育学院
2025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