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南秘境到世界舞台:星辰艺术团携非遗瑰宝诠释“春节申遗”全球首秀

  • 时间: 2025-02-14
  • 作者:
  • 点击:

  2025年春节,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全球庆典之际,昆明传媒学院星辰艺术团携非遗瑰宝登陆英国,以一场文化盛宴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的深邃魅力。这场巡演的背后,有着昆明传媒学院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创新视角、全球视野、数字赋能视角下的战略支撑——从非遗元素的现代编创到国际传播的精准适配,从云南特色文化传播到产教资源的创新对接,新视域文化产学院坚持“扎根云南、立足本土、面向世界”,为艺术团走向世界提供有力支持。  在今年的英国春晚舞台上,星辰艺术团的表演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亮点。佤族舞蹈《司岗里》以传统甩发动作为基底,融入街舞元素;哈尼族舞蹈《生命的狂欢》通过力量感设计凸显现代女性精神;互动节目《新春乐》则让观众沉浸于傣族风情中,并赠送由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提供的文化礼物。这些创新背后,离不开学院全球化视野下的指导。核心编导陈楠表示:“我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从田野到课堂再到舞台’,培育出了兼具文化底蕴与国际视野的艺术人才。在接到此次出访任务时,学院不仅鼓励我们保留民族文化本真,更引导我们思考如何用现代手法与海外观众共鸣。”

  陈老师在节目创作中融入了对西方观众审美的思考,对观众的接受和预期,在本真地呈现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中国元素的对外传播方式。在舞蹈的核心精神与文化内涵的表达上,《司岗里》更多地以中西共通的现代手法,基于传统的佤族舞蹈奔放有力的特点,融入更具活力的街舞等现代舞蹈元素;佤族经典甩发动作在表演中也不再局限于传统形式,而是更多结合了现代审美取向。另外,在哈尼族族舞蹈的动作设计上,在提取民间舞蹈元素的同时加入更多具有力量感的设计,凸显现代女性的独立与自强,既保留了纯正民族元素的本质,又扩展了这一少数民族舞蹈在全球化视野和创新视角下的边界。在传播形式与渠道方面,艺术团的演出与宣传抓住了此次春晚节目中艺术与人文共融互通的特点,整合多种线上线下传播形式和手法,为中华文化和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推广带来了更多曝光和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赴英文化交流活动中,昆明传媒学院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创新文化传播方式,精心准备了扎染吊坠、非遗香包、“蛇年行大运”主题冰箱贴、云南瓦猫手机贴纸以及昆明特产鲜花饼等极具云南民族特色的文化礼品。艺术团的学生们积极以“青年文化使者”身份,将礼品赠予剑桥大学副校长、格拉斯哥公参等高校代表和英国政要,以及众多国际友人,并详细讲解礼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这些作品承载着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传承与创新的结晶。”作为星辰艺术团的一员,昆明传媒学院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王玉萍不禁感慨道:“当外国友人惊叹于这些工艺的精妙时,我们深刻体会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赠送礼品不仅是文化的输出,更是双向交流的纽带。”王玉萍说到,“我们在剑桥菲茨威廉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场馆时,重点探访了中国文物展区。面对流散海外的珍贵文物,如康熙玉玺和仅存于国外的罗汉像,同学们深受触动,更坚定了守护与传播中华文化的决心”。

`

此次赴英交流,不仅让云南非遗文化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更搭建起跨文化对话的桥梁。当英国观众手持非遗挂饰惊叹于东方技艺的精妙,当社交媒体上全球青年为《司岗里》的生命张力点赞,昆明传媒学院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已悄然完成一次非遗传承的范式革新。这不只是一场中华文化的海外推广,更是一次关于云南本土文化如何借力教育创新,与全球对话的生动实践。未来,学院将继续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文化传承者,以“新视域”开拓“新境界”,继续以创新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让世界听见云南的声音,看见中国的多彩。

 

昆明传媒学院教育学院

2025年2月14日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9 22: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