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启程 共赴新篇
2024年12月2日,昆明传媒学院教育学院5位实习生正式进入昆明市盘龙区龙泉中学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开启了为期40天的实习之旅。我校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杨德娥作为本次实习工作的负责人兼指导教师在实习生入校前组织召开动员会议,明确实习目标与纪律要求,强调“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并鼓励实习生在实践中锤炼本领,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024年12月,昆明传媒学院教育学院的实习教师走进了实习校园,踏上了实习旅途。教师,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实习教师是他们正式踏入教师这个行业的第一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除了要努力夯实基础,提高专业素养以外,还需要加强个人品德修养。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从师德师风,到教学教研……每一方面都需要实习教师在实习期间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抓住自我成长锻炼的机会,在校园的平台中奋力前行。
实习内容 多维成长
在报到之前,盘龙区龙泉中学已经为七位同学安排好指导教师,为实习教师的教学工作保驾护航。来到龙泉中学之后,学校召开实习管理会—师徒结对活动,对同学们今后的实习生活提出了期许和要求,并完成了实习教师与指导教师的第一次正式见面。导师们温和的笑脸与鼓励的话语让以教师身份初入校园的他们备受鼓舞。在实习的过程中,导师给予了实习教师们很多关心和帮助。无论是听课、备课,还是磨课、上课,导师们都尽心尽力地向他们传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耐心解答他们的疑惑,让实习教师们获益匪浅。
沉浸课堂,博采众长
“从经验中学习,从实践中成长。”实习教师初来乍到,为了让实习教师快速上手,学到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学方法,龙泉中学组织实习教师开展了听课活动。通过听课活动,实习教师们能够初步掌握学情,并学到导师们上课的基本方法和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听课是他们作为实习教师的第一课。
实习生深入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科学等多学科课堂旁听,重点学习语文课的识字教学、阅读引导、习作设计等环节,记录优秀教师的教学策略与课堂互动技巧,撰写听课笔记累计40余篇。
在听课活动之后,为展示实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检验实习教师的听课成果,锻炼实习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盘龙区龙泉中学组织开展了实习教师的实践课讲课活动。五位实习教师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精心选材、用心准备,展示了实习教师的教学风采。
精研备课,实战演练
苏悠雅老师执教二年级的《量一量,比一比》,这是二年级数学趣味实践课,以生活情境激发孩子探索“测量与比较”的奥秘。苏老师从“小动物比尾巴长短”的故事切入,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公平比较”,引出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
学生化身“测量小能手”,用软尺、回形针等工具动手量课本、课桌和身高,发现“标准单位”的意义;通过“估一估、测一测”游戏,体验估算与精准测量的差异。苏悠雅老师巧妙融入身体尺子“一拃”“一庹”,让孩子感受测量的趣味性,并设计“找一找”活动,鼓励学生在教室中发现“比1米长”的物品,将数学与生活联结。
在课堂中游戏化、可视化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让抽象概念在笑声中扎根,丰富学生们的数学思维。
下课后,苏老师给同学们布置家庭作业——回家用数学书量一量家中的书桌,椅子的高和长。
陈磊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2班的《影子》,在讲解一年级课文《影子》时,他通过生动的课堂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影子的形成和特点。首先,课堂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导入:“你们有没有注意过自己的影子?影子是怎么来的?”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他带领学生到阳光下,让学生观察自己和同学的影子,直观感受影子的存在和变化。
回到教室后,他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读出影子的神秘感和趣味性。在讲解课文时,他结合生活实际,解释影子的形成原理,比如“影子是光被物体挡住后形成的”,并通过PPT帮助学生理解。接着,他引导学生讨论影子的特点,“影子为什么会变长变短?”“什么时候影子会消失?”等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最后,他通过一个小活动,让学生画出自己的影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通过这样的课堂过程,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学会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王渝老师执教的是小学一年级1班的《雨点儿》,王老师选取《雨点儿》一课,以“趣探雨滴,乐学对话”为主线,通过生动情境与多元互动引导学生感知文本,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伊始,王老师播放轻快的雨声音效,手持透明雨伞道具模拟“下雨场景”,并提问:“小朋友们,雨点儿从天上跳下来会去哪里呢?”学生争相举手:“去草地上!”“去小河里!”王老师顺势展示课题《雨点儿》,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猜测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内容,点燃学习热情。
1. 听读感知:教师声情并茂朗读课文,读到“数不清的雨点儿”时,撒下亮片模拟雨滴飘落,学生伸手“接雨点”,直观感受词语意境。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大雨点”和“小雨点”,用头饰区分角色,用稚嫩童声模仿对话:“你要到哪里去?”“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通过动作摇摆模拟雨点飘落,课堂充满童趣。
3.问答游戏:开展“雨点快问快答”活动,教师提问“小雨点为什么去没花没草的地方”,学生结合插图和生活经验抢答,教师用贴纸奖励积极思考的学生。
图文结合,深化理解
王老师利用动态课件展示雨点落地前后的对比图:干裂的土地淋雨后长出花草,泥潭中的种子发芽。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复述课文内容,并提问:“如果你是雨点儿,你想帮助谁?”学生想象丰富:“我想让沙漠开花!”“我要帮小树苗长大!”教师顺势总结雨水对万物的滋养作用,渗透自然科普知识。
分层练习,巩固拓展
课堂巩固:开展“雨滴贴贴乐”游戏,将生字“数”“答”“方”写在雨滴卡纸上,学生分组比赛贴到对应的拼音云朵中,巩固识字效果。
课后实践:布置“小小雨点日记”任务,学生用彩笔画一幅“雨点儿旅行图”,并口述给家长听,录制语音分享至班级群。
课堂总结,延伸情感
课程尾声,王老师与学生合唱儿歌《小雨沙沙》,并发放“雨点勋章”奖励积极参与的学生。整节课通过“听、玩、说、画”多感官联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语言知识,感悟自然与生命的奇妙联结,实现了“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吴朝丽老师执教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她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课文标题,使得学生们充满学习热情,同时,通过音频带领学生读准字音,采用组词识记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生字词。
在课堂中,通过做实验的方式,梳理课程故事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知识框架,并且合理围绕课程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她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乌鸦所体现的“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积极生活态度。
熊赛凤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语文《小书包》一开始时,她通过猜谜语的方式趣味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课题《小书包》,板书课题并带领学生齐读。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记忆“书包”。
接着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用手指着字,注意字音和停顿。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认一认以及初步学习分段。接着,用PPT展示文具图片与对应的生字,如“尺”“笔”“本”等,一边展示一边带读,让学生将实物与字形联系起来,明确他们的总称是文具和学习用品。在识字过程中通过字的结构、特征、意义,更好的让学生真正理解懂得该字。再进行课文深入的学习以及思考“我”的小书包里都有什么“宝贝”、你的书包里有那些文具以及怎么对待这些文具等等。
总结出要爱护文具、整理书包的道理。并结合PPT展示正确整理书包的步骤图,加深学生理解。组织“文具归类”游戏,将各类文具名称写在卡片上,让学生分组将卡片贴到“学习类”“绘画类”“收纳类”等对应区域。游戏结束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书包里还有哪些文具,它们有什么用途。更好的培养学生整理归类的好习惯。课程结束,及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自己整理书包,并给家长介绍书包里的文具。反馈自己的学习成果。
在每位实习老师展示完汇报课之后,分配的指导教师对他们的课堂进行了评课,对实习老师的成长和努力给予肯定。实习期间,他们表现优异,在工作上不仅得到了各位老师的认可,还获得了同学们的称赞。
希望未来的他们,都能够在教育摇篮中坚守一份初心与热情,行远自迩, 笃行不怠。通过此次实习活动,进一步加强了盘龙区龙泉中学和昆明传媒学院教育学院的交流和合作。
昆明传媒学院教育学院
2025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