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昆明昆明传媒学院教育学院联合昆明传媒学院教育学院23级专升本文化产业管理2班A组举办的名为“绣映·罗腊帕”撒梅刺绣服装展于2024年6月18日在昆明传媒学院亦归楼大厅盛大开幕,吸引了众多目光。这场展览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对撒梅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新展示,为传承和发展彝族刺绣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次展品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撒梅族。撒梅族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是昆明最古老的原住民族之一,据历史学家考证他们是战国庄蹻、滇楚人和土著居民的共同后裔。他们原来居住在坝子里,耕种着滇池东岸肥沃的土地,经蜀汉、南诏、大理多次战争,撒梅民族被冲散,到山区和丘陵地区寻找水流,开田种地,安居乐业,所以被称为“散民”,后来变音为“撒弥”、“撒梅”,目前大致分布在阿拉、板桥、双龙等地。
开幕式现场:一群身着撒梅服饰的年轻姑娘、小伙
开幕式现场:领导及嘉宾签到剪影
古籍记载,彝尚虎,以虎为图腾。数年前,在高桥村附近的羊甫头小山,发掘出两千年前的古滇国墓葬群,规模很大,涉及贵族与平民墓穴数百座。其中一座王族墓室出土了一个金带扣,扣上赫然膜压着一条活跃的金龙,龙前拥着一只张着大嘴的巨虎。金带扣是皇族用品,其上图案只能是滇国崇拜的神性之物。由此观之,居住于撒梅地界的龙虎族人的渊源或许直通古滇王国。剪纸艺术、刺绣及虫王节、火把节等,于2005年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已列入昆明市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
上一:撒梅刺绣女士花腰带 左二:鸡冠帽 右一:皮腊踏(女士凉鞋)
撒梅刺绣多为平绣,又称贴花绣,针法多样,平针,裹针交错。撒梅刺绣风格凝练厚重,色彩搭配讲究鲜亮,生活中的动物植物,花卉果木都是鲜活的创作题材。传统的彝族服装以其庄重、典雅的风格吸引着观众的目光。女性的服饰色彩鲜艳,多以红、黄、绿等明亮的颜色为主,刺绣图案精美繁复,多为花鸟鱼虫、日月星辰等自然元素,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男性的服饰则相对简洁大方,以深色为主色调,配以少量的刺绣装饰,展现出彝族男子的沉稳和坚毅。
在展览的一角,还设置了一个展示彝族刺绣工艺制作过程的区域。观众们围在一旁,目不转睛地观看,不时发出赞叹之声。通过现场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彝族刺绣工艺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也感受到了彝族绣娘的智慧和勤劳。
此次服装展的成功举办,离不开背后众多人的努力和付出。23级专升本文化产业管理2班A组为了筹备此次展览,深入相关地区,与当地的撒梅绣娘和手工艺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合作。
在展览开幕式上,昆明传媒学院教育学院院长王俊老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表示,此次展览的目的是为了传承和弘扬撒梅刺绣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希望通过展览的形式,为撒梅绣娘和手工艺人提供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促进撒梅刺绣产业的发展,帮助当地居民脱贫致富。展览的最后由昆明传媒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负责人李俊蓉老师为本次展览宣布开幕。
同时,本次展览得到了昆明传媒学院教育学院《展览策划与运作》授课教师、知名艺术家窦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通过本次的服装展览的举办也让我们将《展览策划与运作》这门课程的知识运用到现实当中。众多文化学者、艺术爱好者纷纷前来参观展览,并对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此次服装展不仅展示了撒梅刺绣的独特魅力,也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同时,也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这样的展览和活动,让更多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通过展览的形式,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撒梅刺绣,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撒梅刺绣的传承和保护中来。另一方面,将撒梅刺绣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可以拓展其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为撒梅刺绣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创新设计和品牌建设,提升撒梅刺绣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此外,此次展览也为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要想得到传承和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开幕式嘉宾与策展团队合影留念
“绣映·罗腊帕”撒梅刺绣服装展是一场成功的文化盛宴,它不仅展示了彝族刺绣的独特魅力,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撒梅刺绣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昆明传媒学院教育学院
2024年6月18日